第六十六章 崩溃的德国-《德意志将永世长存》
第(2/3)页
几百年来,洛林和阿尔萨斯成为了德法之间争议不断的领土。
当地政府、学校、教育依然使用德文,阿尔萨斯地区的史特拉斯堡大学持续接收德国学生。
阿尔萨斯有孚日山脉作为与法国的界线,但是与德国并没有类似的天然界线。因此,阿尔萨斯在法国大革命以前,一直保留德国文化,经济上也较依赖德国,除了税收权和驻军权外,再加上拥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所以阿尔萨斯仿佛就是德国的城市一般。
德国人民没有从历史角度上来看,而是从现实角度上来看,洛林和阿尔萨斯的人民几乎都会说德语,从宗教风俗、文化饮食上来看,这两个地区的人都和德国人一样,和法国人截然不同。
而且洛林和阿尔萨斯并入德国已经四十八年,第二代第三代都已经成长起来,都认为自己是的德国人,根据国际法来说,当一个地区被占领了五十年后,若期间不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或已有协定,则视同同意该领土转移。
还差两年,洛林和阿尔萨斯就自动变成德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固有领土”。
德意志人民怎能甘心?
耻辱性的条约让整个德意志意志消沉,社会的残渣又青云直上,正直而又勤劳的人们认为他们受到了游手好闲者的剥削,又把他们弄到手的钱到夜总会和酒店消费,而医生、学生就被迫干手工活,或到施粥处去觅食。
大学教授赚到的钱比电车售票员少,学者的女儿习惯穿超短裤裙,出入酒吧,在夜总会当裸`体舞者,这并不是个别,数以万计的中产阶级被迫离开租住的公寓,并开始吃素食。贫困的女贵族当起了酒吧女郎,退役海军军官拍电影,外省法官的女儿再也不能指望父亲会在冬天给他送温暖的衣物当礼物。
政府申明“马克就是马克”的政策,让领救济金的人、节俭的人以及靠微薄的房租收入而活的人跌入了贫困与不安的境地,政府只给这么一点固定的救济金、大量印钱、不准房屋出售出租价格上涨,这些都导致大量人民破产,很多人选择了自杀……
凡尔赛条约签订五个月以来,自杀的人数就堪比以往五年来的总自杀人数。
国内的政治局势也是风起云涌,一会是巴伐利亚州爆发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一会是有工人罢工,数万工人占领鲁尔工业区。
第(2/3)页